
1938 年 4 月 3 日,距离台儿庄战役开打已经整整 17 天了。这十多天的仗打得太惨烈,可日军的进攻势头一点没减,看那架势倍选网,是想一口气把台儿庄拿下来。那时候台儿庄的战局特别不利,日军打了十多天猛攻,已经占了台儿庄大半地方,就剩下一小块区域,还由孙连仲的部队守着。
虽说孙连仲带着兵死扛着不后退,可从当时的情况看,能守住就不错了,想把日军打退基本没希望,再这么硬拼下去,整个部队都可能打光。孙连仲带着弟兄们杀到现在,早尽了军人的本分,就算这时候撤,也对得起身上的军装。其实他跟日军死磕这么多天,一直守在正面扛敌人,就是为了给友军争取时间,好把日军围住消灭,他自己根本不怕死。

可仗打到这份上,台儿庄战役眼看要撑不住了,孙连仲的部队再拼命,怕是整个第 2 集团军都得赔进去。他不怕死,却怕这支部队没了根,心里实在想给第 2 集团军留点火种。于是这时候,孙连仲给李宗仁打了个电话,说想撤退。
孙连仲这通电话,可把李宗仁难住了。其实早在上海会战的时候,李宗仁就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了,只不过当时上海那边打得紧,蒋介石没让他马上走,一直到上海会战结束,李宗仁才急急忙忙去上任。
上海陷落后,日军一路往前冲,津浦线成了他们下一个要打的目标。只要拿下徐州,津浦线就能打通,华中跟华北的日军就能连到一块儿,到时候武汉没了屏障,郑州、开封也危险得很倍选网,整个中原都得落到日本人手里。
日军华北方面军从南往北打,华中方面军从北往南攻,两面夹着打徐州。偏偏这节骨眼上,韩复榘不战而逃,本来就难守的防线一下子垮了一半,津浦线北段直接崩了,徐州彻底陷入困境。

李宗仁手下虽说还有 16 万兵力能用,可处境特别难。一方面,16 万人撒在 1000 多平方公里的地方,防线拉得太长;另一方面,这些部队各打各的,说难听点就是一盘散沙。这里面大多是地方军队,之前各地军阀之间的新旧矛盾还没理顺,现在没什么凝聚力也不奇怪。
更可气的是,蒋介石这时候还存着私心,老断地方部队的军饷和补给,想借着日军的手消耗这些部队,甚至把它们消灭掉,好巩固自己的军事地位,等战后再把各地军阀的地盘抢过来。党派多、心思杂,这些部队凑在一起,到底能有多少战斗力,李宗仁自己也没底。
所以李宗仁自打当上第五战区司令,日子就没好过过,差不多被日军逼得节节后退,韩复榘一逃,战局更是雪上加霜。可抱怨也没用倍选网,李宗仁一边赶紧调兵,重点防守台儿庄,一边动员各支部队好好抗日、一致对外,想把抗战的凝聚力提上来。
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孙连仲的第 2 集团军被调到了台儿庄,负责正面防守。这支部队看着名头大,其实战斗力没到最好的时候。孙连仲之前在太原会战里伤亡不少,现在又被委以重任,能参战的就 3 个师,可他没说半个不字,照样领了任务。
日军濑谷支队进攻台儿庄的时候,李宗仁其实已经有了反攻的计划:一边安排重兵拦着赶来支援的坂本支队,同时切断濑谷支队的退路;另一边让孙连仲在正面顶住日军的进攻,给汤恩伯军团争取时间往南挪,好把濑谷支队围住,再凭着汤恩伯那 6 万多中央军的强火力,一下子把濑谷支队消灭掉。

台儿庄战役开打后,李宗仁的计划推进得还挺顺,基本做到了拦住敌人援兵、把敌人引进来、再反过来包围的战术。可问题是,汤恩伯的部队要到预定战场还得等些时候,而孙连仲在正面已经快扛不住了!
所以李宗仁在电话里一听孙连仲想撤退,当时就犯了难。一方面,孙连仲的第 2 集团军打了这么久,还一直照着他的命令干,没掉过链子。台儿庄战役打响后,孙连仲的部队也没让他失望,在正面拖了濑谷支队足够久,他的歼敌计划才能推进。
现在台儿庄丢了大半,孙连仲的部队也死了不少人,这时候撤出去休整,给第 2 集团军留点火种,这要求真不算过分。可李宗仁那时候已经没预备队能顶上去了,孙连仲要是这时候撤,台儿庄就彻底没了,濑谷支队有了立足的地方,再想围歼就难了。
万一到时候进攻力度不够,拖得久了,拦着日军援兵的部队也扛不住,局面立马就会反过来,没围住敌人,反倒被敌人包了饺子。而且李宗仁自打上任,处境就特别难,靠着力气拼,还好几次去前线亲自指挥,才拼出现在这个有希望打退日军的局面。
最重要的是,李宗仁觉得这仗要是能打赢,还能给武汉布防争取时间,抗战才能有希望。要是输了,日军趁胜追击,一下子把武汉占了,吞了中原,抗战形势就会急转直下,说不定连等国际上有变化的机会都没了。

这么一想,李宗仁理解孙连仲的难处,可他不能让孙连仲这时候离开战场。不过李宗仁也没硬逼他,而是给孙连仲许了个特殊条件,这才稳住了孙连仲的情绪,让他下定决心留在台儿庄死拼到底。
原来李宗仁跟孙连仲把当前的局势说透了,希望他能再撑一把。而李宗仁给孙连仲的承诺是:自己会亲自赶到台儿庄,跟他一起对抗强敌,同生共死。最后,在李宗仁的指挥下,台儿庄的全体军民一起使劲,终于把日军主力打垮,赢了台儿庄大捷!
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